媒体报道
《经济日报 》整版报道新质料工业迈向质的奔腾,中国建材高精尖助力新基建
来源:《经济日报》 宣布时间:2022-06-20特别报道
6月17日,为喜迎党的二十大,《经济日报》的“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的伟大厘革特别报道刊发了《新质料工业迈向质的奔腾》以及《高精尖助力新基建》的组稿。《新质料工业迈向质的奔腾》文章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新质料产颐魅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奔腾,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的提升,应用规模连续拓展,立异能力稳步增强,以中国建材为代表的国产质料迅速生长。《高精尖助力新基建》漫笔专门报道了中国建材所属企业在新质料助力新基建领域取得的诸多结果。
面对高质量生长要求,我国新质料工业必将在包管工业链供应链宁静稳定、自主可控方面担负更大的责任。新质料工业要牢牢掌握历史机缘,为我国连续深入实施立异驱动生长战略作出重要孝敬。
下面,将两篇文章部分原文分享给各人
国产质料迅速生长
《经济日报》记者 祝君壁
近年来,我国要害新质料产品包管能力明显提升。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突破千吨级T800碳纤维工业化技术,万吨级碳纤维生产基地在青海西宁投产,标记着我国在高端碳纤维领域实现了“要害一跃”;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建成海内首条8.5代TFT-LCD玻璃浮法生产线,突破了外洋对我国高品质电子显示玻璃领域的恒久垄断……越来越多的国产新质料产品填补了空白,并在相关领域获得规;τ。
中复神鹰建成海内最大的高性能碳纤维生产基地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新质料企业积极开展科技抗疫?⒕阌邢薰就黄浦行耘鸸5.0疫苗瓶工业化要害技术,捐赠20万只疫苗瓶支持我国疫苗研爆发产;依托建材行业特种玻璃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中国建筑质料科学研究总院提供了紧急研制的硫系红外玻璃及红外镜头13000多件;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研发的玻纤滤纸、生化检测纤维束为疫情防控、核酸检测提供了重要质料包管;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鲁班万能板”产品以及“全屋装配系统”焦点技术乐成应用到武汉方舱医院建设中。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质料解决了多项要害技术问题,并有效效劳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研制的复合质料主结构件乐成应用于我国首个空间站天和焦点舱的推进分系统、电源系统;成都中建材光电质料有限公司开发的碲化镉发电玻璃乐成应用于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馆等重大工程;中国建筑质料科学研究总院研发的低热水泥乐成应用于乌东德水电站世界上最薄的300米级特高拱坝。
高精尖助力新基建
《经济日报》记者 祝君壁
新质料是新基建的重要构件,作为世界领先的新质料开发商和综合效劳商,中国建材集团近年来加速结构新质料研发与工业化生长。一方面加大新质料领域要害技术攻关和研发投入,提升焦点要害质料供应包管能力,效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另一方面坚持工业化导向,紧密结合集团和行业生长遇到的瓶颈制约,增强共性要害性基础技术研究,突破工业化要害环节。
中国巨石玻璃纤维生产络纱车间
为让更多高精尖质料助力新基建,中国建材强化要害基础质料自主包管,助力增强国家制造业焦点竞争力,满足新基建领域对要害质料的技术需求。
在航空领域,中国建材瞄准国产大飞机,推进大飞机复合质料专项应用,获得CR929大飞机供应商资格。在信息通信领域,中国建材开发的低介电玻璃纤维、复合质料屋顶站等新质料,攻克了复合质料连接技术瓶颈,实现在5G通信基站上的应用,综合技术抵达世界先进水平。
在特高压领域,中国建材研发出国家特高压工程急需的瓷支柱绝缘子,率先乐成研发出全世界电压品级最高的直流±1100k用瓷支柱绝缘子和交流1100kV、直流±800kV系列特高压用支柱绝缘子,支持多项国家特高压输电工程。
碲化镉发电玻璃和铜铟镓硒发电玻璃应用场景
在新能源领域,中国建材自主研制出铜铟镓硒光伏组件、碲化镉发电玻璃和锂电池隔膜,其中铜铟镓硒光伏组件光电转化率刷新了世界纪录,并乐成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光伏建筑一体化等设施。
在万物互联的数字时代,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智能屏幕远程在线等应用进一步普及。中国建材攻克8.5代TFT-LCD玻璃基板要害技术并实现稳定量产,实现了我国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零”的突破;研制开发的液晶显示模组广泛应用于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衣着、智慧都会等领域。
石膏板、轻钢龙骨、矿棉吸声板等系列产品满足北京冬奥会奥运村对建筑耐久、宁静、低碳、可接纳、可连续的高品质要求;储氢质料批量应用于北京冬奥会多种新能源车辆,设计续航里程630公里;新一代干法阻燃环保优质板材用于延庆赛区冬奥场馆和山地新闻中心建设;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区域装置了5套碲化镉发电玻璃……通过充分发挥在新质料领域的综合优势,中国建材为北京冬奥会种种项目建设提供了从原料生产到建造运行再到接纳处理的全生命周期绿色产品。
别的,中国建材提倡设立了海内规模最大的新质料工业基金,发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向优质新质料科技结果转化集聚。联合多个央企、科研机构打造首个国家原质料行业“双碳”公共效劳平台;与高校相助打造国家级人工晶体“双创”基地,已入驻上下游企业20多家,形成工业链协同生长体系。